极速体育直播

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规院魏保军:电力“碳中和”,中小城市更有优势

2021-12-01 11:05:51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   作者: 吴起龙  

新型城镇化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对于中小城市而言,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我国许多中小城市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然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经济增长与低碳转型平衡难度大,低碳示范项目成本和收益平衡难度大、吸引投资难,成为我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面对这一现实,中小城市下一步该怎么办?围绕这一话题,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市政院副总工程师魏保军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相比较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在低碳转型方面有何特点?

魏保军:去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以上,全国已进入城镇化中后期,但多数小城市城镇化率还较低,未来我国城镇化的主要方向会转向小城市。
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城镇化的能耗、资金、碳排放等成本都低。经测算,一位农民进入大城市生活,他的能耗将增长约2—3倍;但在小城市,因生活方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相应能耗只增加约40%。

不仅如此,中小城市建筑形态及其外围的农业用地、废弃地、水面等非建设用地资源丰富,这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带来较大优势。如果非建设用地和屋顶资源能够得以有效利用,中小城市完全有能力做到清洁发电与消耗平衡,甚至能实现外输。换言之,相比较于大城市,小城市更有率先实现电力“碳中和”的优势。

记者:在您看来,中小城市应如何平衡低碳发展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魏保军:中小城市的GDP增长是长期需要,但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并不对立。不同的城市所处发展阶段、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差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低碳转型的路径也不同。

对于产业已较稳定、经济富裕的中小城市,比如百强县应将能源结构调整放在第一位,增加电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

在此过程中,能源依赖型、附加值低的工业,会被低碳、高附加值的工业所替代,城市生产、生活用能的效率也将得以提升;其次,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这样既可以增加碳汇、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宜居体验。

而对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城市,则建议率先发展经济,积极推进绿色城镇化、绿色工业化,并在此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摆脱高碳锁定。建议从两个方向选择工业项目:一是根据城市所在区域经济体系中的定位选取;二是选择适合本地资源、历史、人文等特点的特色工业。

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对于任何城市,只强调发展而忽视减排的老路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小城市一方面要着眼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优化,践行节能降碳目标行动;另一方面还应积极融入城镇群,明确自身在城镇群中的定位,借力区域经济发展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低碳产业类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路径。

承接产业转移≠承接高碳

记者:如何看待大中小城市间的产业转移现象?

魏保军: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转移工业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国际上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先在城市内进行工业化,待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逐渐向周边市县转移,进而带动周边市县的发展。

中小城市本身有发展经济的极大需求,承接产业转移是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记者:中小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如何避免高碳转移同步发生?

魏保军:如前述,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并不对立,更何况产业转移也只承担了城市的一部分经济发展任务。

个人认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既可避免经济高碳化又可避免污染转移同步产生。

一是要承接的产业进行脱碳改造。节能降碳方式大致为以下四点:利用新技术,改良生产工艺。测算发现,对一般工业项目,若采用信息技术,生产同样的产品可减少碳排放15%左右;对生产用能进行替代,用低碳类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当前以电力、天然气等为主要方向,未来还需要以电力、氢能替代天然气;建设园区。在园区内开展循环生产,废水、废气、废、液废能处理并回收利用,园区内要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实施清洁生产制度;利用区域优势,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二是在产业转移中,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要明确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分工,政府要制定好包括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给企业本地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企业则要勇于作为,如采用先进工艺、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与浪费等。

摸清家底、制定清单是首要任务

记者:中小城市应如何科学部署低碳转型场景?

魏保军:城市不论大小,都是多专业、多领域汇集的场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小城市虽体量小,但与大城市功能几乎一致。

“碳”关联着各行各业,这就注定城市的节能降碳是一个多专业、跨学科、跨部分的综合系统工作,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土地利用等多领域。顶层设计是低碳转型的关键,规划是顶层设计的重要抓手,建议通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来全面部署城市的节能降碳工作。

个人认为,中小城市“双碳”规划要从摸清家底,搞清碳排放清单入手,分析城市碳排放的关键领域和部门,然后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城市未来发展的情景,确定适合该市资源能源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减排路径。

建议抓住几个主要领域的关键点:工业领域,关键是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能源替代;能源生产领域,关键是总量控制和能源结构调整;交通领域,关键是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工具替代、绿色交通出行;建设领域,关键是绿建的推广、建筑节能及基础设施高效运行;土地利用领域,关键是产城融合、建设用地混合兼容、集中式风光发电用地的保障;生活方面,关键是行为节能、低碳生活习惯的培养等。

记者:中小城市应如何有效保障低碳示范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魏保军:从以往园区和试点项目建设经验看,不少低碳示范项目的确经济性较差,也存在闲置浪费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需要把握几点:

一在项目的类型和技术选择方面,项目类型要符合城市低碳发展要求,建议从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去选取;同时选用相对成熟的技术,不成熟的技术一定要控制项目规模,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要慎重选择项目投资主体。投资人要有技术背景,也要有类似项目投资运行的经验,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善造成项目荒废的情况。另外,要对投资人做审查,避免出现骗补现象。

三是引导投资人做好资金平衡。其实示范项目并非都是亏损项目。从长远看,只要组织的好,很多低碳项目经济性良好,比如极速体育直播项目。对于当前经济性较差、但对未来意义较大的项目,比如CCUS、绿氢、电化学储能等,建议国家财政给予必要的补贴,即使没有直接的现金补贴,也可以在电价、热价等价格或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电力碳中和